今年年初,李安与是枝裕和在柏林电影节实现对谈,两位导演分别挑了对方一部作品在柏林放映。李安导演选的是是枝裕和导演的《下一站,天国》,是枝裕和导演则推荐的是《断背山》。
当时,李安讲述了拍摄《断背山》的契机,“当时拍完《绿巨人》后,我非常疲惫,不再想继续拍摄了。我跟父亲说我不想拍片了,他从来没有喜欢过我拍电影,但是却说:继续去拍吧。我在人生中一个非常难过的阶段拍摄了《断背山》。"
这样一部无论是对李安,还是对影迷都非常重要的电影,已经上映15年了。
夜色渐浓,湖水静流,篝火的光芒映照在牛仔的脸上,杰克眼含热泪,轻轻地说:“有时候我真的很想你,想得我心痛。”动人的情愫顿时蔓延开来,铺满了整座山脉。这便是《断背山》驻留在我们心中的无数场景之一。
影片所营造的同性情感,有着洗涤灵魂的强大力量。以至于在此后某个或欢乐或阴郁或惆怅的时刻,每每会有一股冲动涌来,想要将它重看,一遍遍体验那彻骨的爱意传递出的感动。
十五年前,2005年12月9日,《断背山》在北美小范围上映,凭借观众的有口皆碑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影片最终在全球收获1.78亿美元的惊人票房,也让李安首度夺得奥斯卡最佳导演。
电影史上的佳作不少,但要成为传奇,往往是作品本身的艺术成就与外在的舆论传播交相作用的。
《断背山》细腻克制的叙事手法、利落洒脱的节奏推进和唯美诗意的镜头运用,奠定了它成为经典的基础,而它在片外的故事,又加深了其传奇性。
彼时的2005年,同性恋话题还是一个禁忌,人们对同志电影的印象也停留在肉体猎奇上。《断背山》突破常规,从人性深处最本真的情感出发,构建出主人公超越性别的爱恋,具有了普世价值的表达。
预告片
但同时,它也遭到许多保守国家和宗教团体的抵制,在奥斯卡最佳影片评选中意外败给了《撞车》,引起一片哗然,堪称“奥斯卡史上最大冤案”。
三年后,影片主演希斯·莱杰突然去世,年仅28岁,对应于片中离世的爱人杰克,仿若是一次隔世的赴约,让人唏嘘不已。
岁月流转,如今美国已经通过了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法案,这种世俗观念的转变让人更加珍重和怀念《断背山》。
英国Time Out网站评选的50部最佳LGBT(包括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等)影片中,《断背山》也高居榜首,足见其在人们心中的分量。
伟大总是在不经意间诞生。拍摄《断背山》时的李安正处在事业低谷期,他没有预料到影片会如此走红。两位主演杰克·吉伦哈尔和希斯·莱杰,抛弃之前的明朗形象,甘愿投身到这个危险的项目中;艳丽甜美的安妮·海瑟薇凭借本片,改变了花瓶形象……
当我们回顾影片创作历程,细数那些机缘巧合的台前幕后故事,会发现一切似乎在冥冥中已经注定。
李安回顾创作历程
《断背山》的项目在刚开始,曾遭遇了多年的搁置和困难,但是当它最后落在李安手上时,我们却蓦然发现,他正是那个最合适这部作品的人。
李安初读小说时,也恰恰是被杰克那句台词“我们拥有的只有断背山”所打动,以至于潸然泪下。作为读者和导演的他,并没有企图通过本片为同性恋呐喊,他为影片定下的基调就是一个广泛意义上的爱情故事。
他们的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遭受的巨大障碍。故事中的人物虽是男生,但若换成异性也同样成立。因而,李安经常强调《断背山》既不是一部同志片,也不是一部西部片,并责备那些贴标签式的评语让人忽略了电影本身。
李安最为人称道的,就是他能在东西方文化之间,自由游走和完美融合。他既能够以西方观众容易理解的方式讲述东方故事,又能以东方美学的留白含蓄来阐述西方理念。
正是这种超越地域和时代界限的宏观视野,促使他把同性恋爱的《断背山》拍出了普世情感的味道,触碰到了所有观众的内心柔软处。
如果我们向前回溯,或许会发现,他之前的一系列作品,似乎都是在为这部电影做准备。
早在《喜宴》中,就涉及到同性恋者如何应对传统家庭观念的问题,该片根据他朋友的亲身经历改编,所以他对同性恋的状态并不陌生。
《断背山》中,杰克和恩尼斯明知彼此相爱,却又不得不各自建立家庭的困境,就如《喜宴》中的儿子面对父亲的压力而结婚。而《理智与情感》中那细微的人物心理状态,我们也能在《断背山》中看到。
“断背山”真的存在吗?
影片除了故事本身的动人之外,其浓厚的感染力还体现在那美到让人窒息的西部景致。
如棉花糖般的白云飘荡在天际,挺拔壮丽的山头直插云霄,夕阳下的火烧云点燃原野……如此迷人的画面,我们在李安之前执导的《与魔鬼共骑》、《卧虎藏龙》中都曾见识过。
可以说,李安对如何展现自然美景已经驾轻就熟。
电影拍摄时,李安选择在最好的时节进行拍摄,他对于色彩和构图的理解,更得到了剧组专业摄影师的敬服。
《断背山》的故事虽发生在美国怀俄明州,但那里并没有“断背山”,只是原著作者安妮·普鲁虚构的。影片的实际外景地是在加拿大的阿尔伯塔省,这里西靠落基山脉,湖泊纵横,植被茂密。
也许,我们更愿意相信“断背山”是无迹可寻的,它清冷幽寂、不知所终,只存在于两位男主角的内心深处。
杰克·吉伦哈尔的蜕变
出演《断背山》时的杰克·吉伦哈尔只有25岁,他出生于一个艺术世家,父亲是导演,母亲是编剧。
好莱坞巨星保罗·纽曼是他的教父,“恐怖片女王”杰米·李·柯蒂斯是他的教母,实力派影帝达斯汀·霍夫曼教过他表演。生活在这种环境中,他想不出名都难。
当时吉伦哈尔的星途一片灿烂,因此当他要出演《断背山》的消息传出去后,引起极大争议,不少业界人士认为这是一个愚蠢的决定,将毁掉他的前程。但是从小在艺术氛围中耳濡目染的吉伦哈尔,追求的并不是做明星的光彩,而是希望取得表演艺术的突破。
他被《断背山》的故事所打动,认为那是他读过的最好的剧本,一听又是李安执导,便更想参与,反倒有些担心自己的演技达不到标准。
为了掌握人物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性,他被送进了牛仔训练营,学习套环、放羊、劈柴、拖干草等各种技能,经常练到双手起泡。从最后呈现的效果来看,他无疑是一位合格的牛仔了。尤其是那翻身上马的姿势,犹如侠客的刀剑出鞘,利落干脆,尽显人物潇洒魅力。
在片中的这段同性爱情中,杰克扮演的是追求者的角色,从偷瞄对方、擦伤口、送毯子等细微动作中,逐渐铺陈出对恩尼斯的俘虏,直到那个寒冷的夜晚,彼此相拥在一起。
后来,他一心策划的两人共同生活的理想,由于恩尼斯的迟疑不决而未能实现,意外死亡和留下的衬衣,把这段爱情的悲剧气氛宣泄到极点。
影片上映多年来,关于吉伦哈尔是不是真的同性恋的话题,充斥在各种八卦中,以至于他自己和家人多次出来辟谣。但是吉伦哈尔并不为此感到困惑,因为从侧面来看,这也说明他在片中的表演到位,所以他说:“说我是同志是一个巨大的恭维”。
永远“年轻”的希斯·莱杰
希斯·莱杰有着类似马龙·白兰度般的演技才华、嚣张性格和大起大落的人生,但却走上了与詹姆斯·迪恩一样英年早逝的命运,只留一个让人扼腕叹息的幻影。
莱杰17岁时在电视剧《Sweat》中饰演一位同性恋自行车手。两年后,他前往好莱坞发展,凭借着张扬恣肆的阳光形象,未经试镜便主演了《对面恶女看过来》,惊艳四座。
之后,他被梅尔·吉布森看重出演了《爱国者》,但角色在前半段便牺牲,似乎也预示了他之后的命运。
因青春片成名,因大片扬名,但此时的莱杰却不愿乘胜追击,而是以自虐般的姿态寻求转型,接了不少低成本的文艺片,风格各异,却都以默默无闻告终。整个2004年,莱杰没有接一部戏,演艺事业看似要夭折了,就在这时,他遇上了《断背山》,遇上了李安。
此时的他早已洗褪青春风华,面相也有了一层粗粝的质感。成长在西部荒原的他,对牛仔生活并不陌生,又有早期饰演同性恋者的经历。此外,他还有一个叔叔与恩尼斯的经历相似,是一位同性恋农场主,对自己的性取向很恐惧。莱杰在表演中,借鉴和模拟了叔叔的很多言行神态。
影片中的恩尼斯外表冷漠、内心火热,因受到儿时阴影的困扰,在与杰克的交往中显得犹疑不定,直到爱人去世后,才怅然悲绝。恩尼斯大部分时间低眉垂头,害羞沉默,但是在与杰克分别后的捶墙痛哭和重逢时的强烈拥吻,反映出他内在的压抑。
为了符合牛仔形象,莱杰苦练德州英语。在片中他经常以含混不清的喉音念白,嘴角不时向右抽搐,仿若马龙·白兰度在《教父》中的表演。
《滚石》杂志评论道:“莱杰的杰出表现是一种表演奇迹。他不仅知道恩尼斯如何走路、说话、倾听,甚至知道他如何呼吸”。
在《断背山》中,扮演恩尼斯妻子的米歇尔·威廉姆斯,与希斯·莱杰因戏结缘,不久便坠入爱河。因为童年缺少母爱,莱杰有着浓烈的姐弟恋情结,之前交的女友都比他大,有的甚至大他17岁,而威廉姆斯却比他小两岁。
影片杀青后,两人举行了订婚仪式,并生下一个女儿,但这段爱情也只持续了三年。
《断背山》为莱杰赢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让他的事业东山再起。但之后的他又重走老路,所接的影片要么黑暗怪诞,要么精神分裂,要么风流张狂,形象飘忽不定。
直到三年后的《蝙蝠侠:黑暗骑士》让他再登上人生巅峰,但他却在2008年1月22日因服药过量而意外陨落,让人悲叹不已。
当时李安正在东京宣传《色戒》,听闻消息,他难过地说:“希斯的辞世,让每个爱他的人都心碎了。”
15年过去了,《断背山》俘虏了全球观众的心,并得到影评界的高度称赞。正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方,诞生了这部合适的电影,改变了一个时代,也引领了一个时代。
《断背山》是一个起点,未来的时光越长,这个起点的意义便越重。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