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手机数码内容详情

实锤了 很多人看冰球其实是为了看打架

2022-03-09 80 zzx

这两天不少人开始关注冰球了,因为比赛貌似不仅要打球,好像还要打人?例如前几天瑞士和俄罗斯就打起来了,裁判看起来像是被包围了。

之前俄罗斯女子冰球队和美国的女子冰球队也起过摩擦,休息时场馆还播放了喀秋莎助兴。

所以......冰球这么狂野的吗?

还真是。

奥运会的冰球比赛自然不能打架,但其他赛事就不同了,尤其是北美冰球的相关赛事。选手摆开架势就开启格斗模式,有试探性的拉扯:

也有狂风暴雨般的互殴:

有时候庆祝抱错人,对方反手就是一拳:

 

冰上打架太不容易,不仅要会发力,还要掌握平衡:

有的选手在战斗中被拉拽成了无头骑士:

当然也有不少人被打到重伤,血染冰场,甚至不得不被抬出赛场。

在以往的比赛中,大规模的冲突也时有发生,这边刚打起来,那边就又干上了:

1987年的一场比赛中,还没开球,球员就已经干起来了。

这就难怪会有人调侃说,自己原本是要去看拳击的,结果选手突然玩起了冰球。

只不过,冰球比赛,难道不是一个需要把黑色圆球扒拉进球门的运动么?怎么还能打起来?

打架算是冰球的传统内容了,就犹如吃饺子要沾醋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项传统延续了多久不得而知,但广为流传的说法是第一场冰球是以打架收尾的。

自从有冰球这项运动,这种格斗环节似乎就相应而生。毕竟比赛过于激烈,早期又缺乏规则,所以助长了格斗的需求。甚至在20世纪20年代,针对比赛中的打架开始制定规则。

而到了后来,在队伍里负责动手的人开始有了新的称呼:执行者(Enforcers)。

这类球员相对于其他队友或许打冰球的技术稍微差点,但在打人方面,他们是绝对的行家。

执行者为了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甚至会专门进行特训,练拳练体能,队友琢磨怎么进球,他们琢磨怎么把人放倒。

有一位选手觉得自己的拳头过于光滑,于是在练习打拳时,将链条缠在了手上,就为了把拳头锻炼得更粗糙,增加自己伤害值。

一些出名的执行者还有着自己的格斗特点,像是脱衣服摆脱对手的锁技:

通过灵活位移进行攻击:

这玩法,也太狠了。

不过在冰球比赛中,架并不是随便打的。

一般来说,想要开打,需要两方执行者都同意开战,然后需要扔掉冰球杆,脱下手套,必须戴着头盔,然后再和对方的执行者来一场1v1的徒手对决。

这种战斗看起来往往如同专业的搏击,但与之不同的是大家都穿着冰刀鞋。

此时裁判会停止比赛,驱散附近的球员,给场中的执行者留出充足场地让他们战斗。

裁判会视情况停止战斗,并给出不同程度的处罚,一般打架结束后会被罚出场5分钟。

如有一方已经倒地,裁判会立刻扑上去阻止战斗,保护动作利索到让MMA选手看了都有安全感。

而执行者打架的理由有多种,算是冰球比赛中的一种策略选择。

例如保护自家的明星球员不被针对骚扰,也可以恐吓对手,鼓舞士气,改变比赛的节奏。

道理大家都懂,但球类运动那么多,为什么只有冰球会默认打架?

有一种解释认为,冰球本身比较容易催生出冲突。冰球是一项竞争激烈且十分刺激的运动,运动员的移动速度非常快,毕竟大家不是迈开双腿跑,而是在冰面上滑冰。

速度过快,一个动作变形就有可能导致撞车,各种身体碰撞在所难免。

在万众瞩目的赛场上极速飞驰,摆动着棍子你追我赶还要打球防守,这种叠加出来的兴奋让选手常常难以冷静,于是场面稍微失控就确实容易引发冲突。

别说选手和选手之间能打起来,选手和观众打起来的情况都能做出个集锦了。

所以有人认为,既然暴力难以避免,那就需要规则和规范,既可以解决冲突问题,也可以保护球员。毕竟相比真的形成斗殴,让选手用拳头解决问题,总比用棍子更安全,而且还能增加比赛的观赏性。

打架确实让冰球比赛变得更加热血,但想要禁止打架的声音也一直存在。

除了认为这种粗暴行为并不是体育,运动员的伤病也是一个问题。真正的拳击手戴上拳套一年也就打几场,但冰球的执行者,曾经一年可能要打几十次真人PVP。输了的脑袋缝针,赢了的拳头受伤,打输打赢都逃不开脑震荡。

更严重的问题来自心理,他们不光肩负着比赛输赢的压力,每场比赛都要找人单挑,这同样会带来巨大的焦虑感。

而随着规则的不断改动,比赛需求的更改,执行者的减少,近年来已经有报道称,冰球使用暴力的情况正在下降。

但同时也有很多人希望冰球应该保留打架的环节,除了想保留传统,不少人认为格斗可以走上在擂台,那擂台为什么不能是冰场。

关键是,观众算是相当爱看这个环节了。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 THE END -

#打架#冰球

原文链接:狂丸研究所 责任编辑:随心

相关标签: # 也有狂风暴雨般的互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