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资讯内容详情

公无渡河赏析(公无渡河原文及翻译)

2022-02-28 150 网址分类
公无渡河赏析(公无渡河原文及翻译)

站点名称:公无渡河赏析(公无渡河原文及翻译)

所属分类:分类资讯

官方网址:

SEO查询: 爱站网 站长工具

进入网站

站点介绍

《公无渡河》这首乐府到底好在哪里?

题主好,这首古诗的名字又叫《箜篌引》,只有四句,十六个字。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梁实秋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描述了梁启超先生讲这首古诗的情形,和自己二十年后,在茅津渡渡河,见到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时不禁悲从中来的那种对这首诗的强烈体验。这是一首怎样的诗?为何梁实秋几十年后会有强烈的体验?正如题主所问,这首诗到底好在哪里?

一《公无渡河》的出处《公无渡河》是乐府《相和歌辞》之一,据《乐府诗集》引晋崔豹《古今注》说:

“《箜篌引》者,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于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其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子高还,以语丽玉。丽玉伤之,乃引箜窦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丽玉以其曲传邻女丽容,名曰《箜篌引》。”

崔豹,字正熊,惠帝时官至太傅。他的《古今注》是一部对古代和当时各类事物进行解说诠释的著作,对了解古代典章制度、礼仪、习俗,有一定帮助。但其中也有一些解释不太合理,有一定随意性。

《公无渡河》是一首乐府古诗,《箜篌引》是以此诗而作的箜篌曲子,诗歌充满了一种悲怆,曲子应该也很悲怆激越。崔豹《古今注》中的故事和诗歌的内容很般配,也很感人,但野狐以为他的解释未必可信。崔豹距离这首诗和曲子产生的时间少说也有七八十年,这个故事也不见于其它典籍,很可能是崔豹缘诗歌和曲子杜撰了这样一个故事。

细究起来,这个故事疑点太多。子高作为津卒,他管理着渡船,洪水乱流,不能渡河,他不提供船只,狂夫如何来渡河?白发狂夫的妻子追到河边劝阻老公不要渡河,会抱着箜篌吗?箜篌类似于现在的竖琴,可不是口琴或者竹箫、笛子这种小乐器,随便就可以带在身上。就算带着箜篌,老公渡河淹死了,自己会坐在岸边弹一首哀伤的曲子吗?大哭一场跳河我倒信。故事太假,但很感人,所以也没人细究,不过《公无渡河》的诗到很震撼。

二《公无渡河》的象征意义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十六字近乎口语,语浅意深,悲怆深切。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你不要渡河,不要渡河,你偏不听,你不听劝阻,非要渡河。滚滚的洪流卷走了你,渡河要了你的老命,你说我把你有啥办法,你说让我怎样活?”

一个倔强的老头,不听老婆劝阻,非要乱流横渡,结果堕水亡命。十六字,有人物,有故事,有情节,有背景,是诗又像是戏剧,一出悲剧。渡河而死,足见是洪水乱流,洪水乱流非要渡河,足见其人倔强执着,置生死于不顾。

十六字中“渡河”反复三次,显然这首诗有着很强的象征意义。洪水乱流就像是世道大坏,家国处于危难之中;“渡河”就是救治天下,拯救家国于危难之中;白首狂夫是一位倔强执着的人,一位为理想和愿望勇于献身的人,他代表着一种精神。远到屈原抱石投江,近到谭嗣同甘愿为变法流血,中国历史上这样的名族脊梁不可胜数,所以这首诗会引起比较普遍的强烈共鸣。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在历次的灾难中都不乏白发狂夫这样有着担当精神的民族脊梁,他们不计个人得失和身家性命,知难而进,勇于牺牲,《公无渡河》一诗包含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神。所以梁启超讲到此诗会慷慨激昂,闻一多读到此诗会激动不已,梁实秋几十年都记着此诗,对此感触颇深。因为他们的时代就是洪水乱流,闻一多去作最后一次讲演,明知乱流横渡会有性命之忧,它依然前往,最后中枪而亡,不就是典型的白发狂夫渡乱流吗?

结束语我们虽生逢盛世,但各种灾难会不时来袭。抗疫尚未完胜,洪水又来肆虐,国际形势并不是风平浪静。国家民族任何时候都需要白发狂夫这样勇于担当和勇于献身的民族脊梁,《公无渡河》是一首历史的悲怆交响乐,诗中苦难和英雄气概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