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手机数码内容详情

短视频未来会是什么样,短视频发展历程

2022-04-07 142 zzx
短视频未来会是什么样,短视频发展历程

站点名称:短视频未来会是什么样,短视频发展历程

所属分类:手机数码

相关标签: # 短视频未来会是什么样

官方网址:

SEO查询: 爱站网 站长工具

进入网站

站点介绍

短视频未来会是什么样?有哪些发展?很多小伙伴都没有发现短视频现在发展越来越快,已经逐渐步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接下来大家就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一、影视:从影院到手机

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拍摄了第一部无声电影《工厂大门》,片长仅一分钟。这哥俩拍了大量这样的一分钟短片到处放映,这就是电影和短片的开始。

 我们从多维度来考察影视的演变:

时长的演变:电影(90分钟)——电视剧(45分钟/集)——栏目剧(25分钟/集)——微电影(15分钟)——短视频(几分钟)——超短视频(15钞)

媒介的演变:电影——电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

制作的演变:PUC(专业生产内容)——UGC(用户生产内容)——PUGC(专业用户生产内容)

传播的演变:媒体——平台——生态。

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10-60分钟)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7-15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短片,它具备电影的所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主题和故事情节。

微电影发展于2007年,第一部微型电影是2010年根据微小说《一触即发》所拍摄的同名作品,该作品虽以类007故事为蓝本,为凯迪拉克的广告营销变形。2010年以前,我们称作短片的分别有实拍剧情片、动画剧情片、学生剧情片作业、网络视频。时长一般低于电影。网络短片从倪赞腾的《失爱》、《乐珊之恋》到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到筷子兄弟的《老男孩》再到管晓杰导演的《青春期》[1]系列电影,以及天使投资人王利斌出品的惊悚片短片《荒野逃生》《尊严》逐渐变化成“微电影”这个词。与电影的巨大投资相比,短片不论是在拍摄设备,资金,团队,流程等方面都有较低的要求,适合电影专业院校毕业生的实际操作需求。

 胡戈创作的一部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该短片内容重新剪辑了电影《无极》和中国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栏目《中国法治报道》。以无厘头的对白,滑稽的视频片段分接,搞笑另类的穿插广告。 摄录设备的发展也对影视产生更大的影响。DV既是家用摄像机,也是简便低成本的影像记录方式,也是UGC的萌牙。2002年凤凰卫视开辟《DV新世代-中华青年影像大展》。

微电影还是属于电影的,是电影工业的产物,而短视频是属于互联网的,更准确来说它是移动互联网的产物。两者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点不同:

一、短视频比微电影更短,成本更低;

二、做微电影是艺术家,做短视频是玩家,创作理念不同;

三、微电影单向传播,短视频互动社交,传播方式不同;

四、微电影以PGC为主,短视频以UGC为主,制作主体不同。

不过,短视频也在发展,正向PGC和中视频延伸,制作更加精良,专业度要求更高。

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视频异军突起。在我国形成了以长视频为主的三大视频网站:优酷、爱奇艺、腾讯。

分布型网络结构使得互联网成为一种去中心化、分权的新兴媒体,这种结构不仅使网络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造就了信息传播的多样化与控制的复杂化。互联网时代,受众变成了用户。用户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和内容的消费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和内容的生产者。用户生产内容叫UGC。正如克莱舍基所说,在这个人人时代里形成一种无组织的组织力量。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给影视带来更多的变化。网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两大变化:获取信息方式和习惯的改变,社交方式的改变。网络传播是非线性的。什么时候看?在什么地方看?用什么方式看?由用户来决定。与此同时,短视频、网络直播具有社交属性。  

二、制作:创意与网感

 2019年4月18日,全国短视频创意峰会在郑州举行。我在会上做中国短视频创意发展研究报告。短视频在扶贫助农上也大有可为。清远市乡村新闻官用快手推销乡村旅游和特色农副产品。我研究生的网络视频“品城记”入选广东首届农产品销售网红。

目前,我国短视频应用发展具有以下特征:

1、短视频成为人们的日常表达方式

2、内容应用的垂直化倾向明显

3、内容生产走向系列化和规模化

但在内容生产上也存在不少问题:

1、短视频应用开发的创新力不足

2、优质内容欠缺价值挖掘能力需要提升

3、自媒体视频的生产素养有待加强

量的增加并不能代表质的提升,在外部网络环境进一步优化的条件下,在互联网人口红利开始消失的背景下,短视频优质内容的创意生产及其流量变现将更为迫切。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短视频还应该满足更多更高层次的需求。

 武汉人林晨是一名VLOG博主,在封城的日子里,他用手机和无人机拍摄创作的系列短视频《武汉日记》,这些视频在网络上被大量转发,引起关注。

 短视频不仅仅是娱乐,清华大学化工博士生毕导成为B站最火的UP主,科技类、教育类、知识类等垂直领域正成为短视频发展的新趋势。

人工智能也应用在短视频制作上,知乎的智能编辑可以把图文自动生成视频。机器把我的文章《网络语言:人类社会交往的第二语言》自动转成视频。

老年网红正成为互联网文化和网红经济的主流,同时成为改善、优化和净化网络环境的中坚力量。 

传统意义上的“有网感”指的是这两点:一、你对现在网络的一个关注度,你是不是能时刻能写出与现今网络流行趋势相匹配的东西来。二、拥有网络文学的逻辑。网络段子、鼓舞人心的“鸡汤文”、针对中老年人的“养生文”、针对少儿少女的“扒皮曝光文”、针对愤青的“阴谋论”、针对意淫家的“伪阴谋论”,这些东西都很符合网络的流行逻辑,它们就是有网感的文章。 

假如你只在互联网上捕捉“网感”,你得到的往往是二手至二十手的网络热词热句。然后,很可能也成为了一个有“二手网感”的人。热词会死,网感不老。网感的核心,不是热词拼凑,而是基于人性洞察的创新表达。网感,是做互联网工作的人必备的软技能。网感,本质上仍是制造人们爱看爱聊的内容看点,而这,来自于你对读者或用户需求点的洞察,也来自于对自身内容的定位和调性把握。拒绝成为热点的奴隶,拒绝以抖机灵为生,想办法去创造有价值的内容,去研究传播的知识和规律,也是一个新媒体人最基本的骨气和抱负。

短视频未来会是什么样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观看。